濮存昕批我国晚会太多浪费 网友:面子工程成就一批晚会专业户
“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晚会,太多太多的文艺用晚会的形式,什么事情都能办个晚会;一个晚会用多少材料,搭个台、喷塑、灯光,且不说几百几千万的费用,产生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儿堆。”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批评中国办晚会太铺张浪费,称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有这么多晚会。濮存昕的“晚会大国论”,你怎么看?
晚会太多
[新闻追问]
晚会泛滥三个问题必须追问
文/王传涛
晚会是一种娱乐方式。当下而言,休闲社会远未建成,到了公共假期,休闲的景区往往变成“灾区”。公众的休闲方式很多都寄托在电视机和去现场看晚会等形式上。对许多百姓而言,晚会再多也不嫌多。就拿前段时间各级电视台所办的“跨年晚会”、“小年晚会”、“春节晚会”和“元宵晚会”的数量来看,近乎整个腊月和正月,满眼都是晚会。晚会的花销,不是小数目。
濮存昕的提醒,非常具有现实意义。晚会的泛滥,至少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追问。
一是,办晚会,是不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?晚会的泛滥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娱乐了大众,但如果到了成灾的程度,可能会成为不折不扣的“视听污染”。再者,晚会多了,质量难以保证。而晚会所需要的硬件软件都需要准备,折腾来折腾去,晚会也就成了虚张声势的宣传阵地。即便是企业赞助的晚会,也不能因为“不花白不花”而无视“消费过度”和“产能过剩”的情况。
二者,还要追问办晚会的花销来源。在许多地方,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那里,由当地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办晚会,已经成为惯例。拉到赞助还好说,拉不到赞助,就可能变成了公款办晚会。实际上,纳税人未必同意把自己的血汗钱变成一台歌舞升平的晚会。晚会自然难以逃脱劳民伤财的诟病。
三是,晚会背后有多少“权力追星”?对于一些善于办、喜欢办晚会的地方而言,办晚会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理由——领导的追星行为。2010年,某地邀请央视某女主持人主持文艺晚会,在晚会上,当地领导当场“熊抱”女主持人,夸赞其“俊,白,美”,还追问对方“我是不是男人”。这样的举动不仅雷倒了央视主持人,而且把当地百姓和网友雷了个外焦里嫩。
[新闻观察]
减量增质晚会更要去政绩化
文/杨燕明
当我们意识到晚会太多,想办法进行“减量”,并不是什么难事,毕竟,只要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足够管用,那减少晚会是很容易办到的。但是,减少“晚会”易,去面子化、政绩化难。不可否认,晚会背后都透露出爱面子、爱排场的意识,晚会是很容易减少的,但这背后的意识,却很难根除。而且,只要这种意识不根除,那晚会少了,其他的面子工程就会多起来,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。
很多晚会之所以饱受质疑,就在于腐败浪费无处不在,更在于晚会大多成了举办者邀功的契机。对于工作中遭遇的问题、难题、漏洞,在晚会上是很难寻迹的;但只要有丝毫的政绩、成就,大多就会在晚会上夸大其词。这样的晚会,即便不算多,只是偶尔有之,公众也会感觉很“多余”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晚会“增质”,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,那就要求我们的晚会,应多接地气儿、多关注问题、多提缺点,而不是成为吹嘘大会、表彰大会。不然,再多的晚会,也不过是又多了一次表彰会而已,不仅劳民伤财,更让公众排斥,长远来看,必然是得不偿失的。“减量”、“增质”、去政绩化,不仅是对当下晚会的要求,更是对当前各种会议的要求。
[新闻观点]
层出不穷的文艺晚会背后,是捷径心态的蔓延,这既堵塞了老百姓满足文化需求的正常渠道,也颠倒了人们的是非观念。然而,文艺晚会毕竟不是“万能钥匙”,满足不了现实所有的文化需求。在厉行勤俭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的社会背景下,文艺晚会要注重从数量到质量的优化升级,能免则免,能少则少,以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力量去打动人心,赢得观众的社会认同。
[微言大义]
@野平:说得对!一个晚会,可以建多少孤儿院?关心一下这些孩子,少一点这种面子的晚会吧!
@钱蓝:成龙说的食品安全问题,濮存昕说的晚会泛滥问题,嗯,是大问题,文艺界代表的好榜样。
@杨宇风:年纪大了就这样说,好像也经常在各种颁奖晚会见到此人。
@林洪桐:力挺濮存昕提案!
@俞晓进:有一帮晚会专业户,他们从来不做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演出,那不赚钱。那也是一个圈子。
@梅若寒:少图劳民伤财、锦上添花之名,多干为民排忧、雪中送炭之事!
@张达:一听吓了一跳,花钱无数,价值观错位引导,晚会要把中国引向何处?
@朱亮:不仅仅是环保问题,更关键的是不少晚会是用国企的钱办的,无疑是种浪费。如果完全由市场自己自负盈亏,市场自己办晚会,那谁都没意见!
@边生广:不要到处搞晚会,到处是明星。给年轻人的引导作用不好。
@郭建洲:不仅是浪费钱,而且晚会内容和形式越来越趋显于苍白。
@乐雷:杜绝铺张浪费从小事做起,多少小事才能抵得上一次面子上没有必要的铺张浪费?
上一篇:汽车用品展全方位提升展会附加值 下一篇:马寺钟声:“瘦身”的晚会更精彩